市发改委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动真格显实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7日   作者:发改委    来源:包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字体: 】   阅读:


  一直以来,市发改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为推动包头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审批效率显著提升

  (一)精简审批流程,释放市场活力。

  市发改委始终坚持把推动“放管服”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着力点,大力推进审批事项的简化和优化。本着能放则放、应放尽放的原则,最大限度下放审批事项,政府投资项目由同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企业投资备案项目下放旗县区审批部门。

  在审批过程中,所有项目实行“一口式”网上申报、受理和审批,真正实现了“不见面”审批。我委通过优化流程和全程网办,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政府投资项目项目建议书审批由由国家规定的20个工作日压缩到2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企业投资项目核准、节能审查时间由国家规定的20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备案类项目即来即办、当天办结,审批效率全面提升。

  2024年,我委共办结项目审批手续188个,其中批复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8个、政府投资项目项目建议书5个、企业投资项目核准73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26个、企业投资项目备案66个。项目办结率达到100%。

  (二)优化审批服务,提升企业获得感

  通过打造“全过程服务链”,积极推行延时办理、限时办结、一次告知、帮办代办等服务模式,形成“申报-审核-审批”全流程服务。

  一是全面落实延时服务制。在审批项目或有项目单位咨询时,需延长工作时间的,主动为项目单位做好服务。

  二是坚决落实限时办结制。明确审批过程中的受理、审查、决定等环节办结时限,严格落实限时办结相关制度,做到所有项目全部按时办结。

  三是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制。项目单位在咨询、办理审批事项时,我委窗口工作人员将一次性告知其所要办理事项的时限、程序和所需的全部资料或不予办理情况的相关说明。

  四是积极落实帮办代办制。对需要提供帮助的项目单位提供帮办代办服务。近日,项目单位在办理国际氢能冶金化工产业示范区新能源制氢联产无碳燃料配套风光发电一体化示范项目变更建设内容和投资时,由于企业对在线平台操作不熟练,我委窗口工作人员“一对一”帮助企业在平台申报项目,大大缩短企业申报时间,提高办理效率。

  二、强化质量管控,构建科学审批体系。

  建立全过程审查制度。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准入审查,按照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要求,在受理审批要件时,对产业准入条件进行把关,禁止新建负面清单上的项目,禁止限制类、淘汰类项目进入市场,不断提升审批工作专业性与科学性。

  三、展望未来,提质增效

  改革的本质是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需以企业和群众体验为导向,通过技术赋能、流程再造和制度创新,真正实现“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今后,我委将不断改善审批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